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探索科研奥秘,点燃创新火花 ——中西医结合学院举办云翔书院“科研训练营”
发布时间: 2025-01-16 浏览次数: 10

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科研素养和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寒假学习,中西医结合学院于2025111日至15日举办云翔书院“科研训练营”,共有105名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专业学生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导师制培养对象参加。

贾立军院长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他为同学们介绍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研的“假设-证明”体系,强调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寄语同学们踏踏实实走好科研道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未知,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云翔书院“科研训练营”开班现场

理论授课:多维度拓展科研视野

贾立军院长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路的精彩分享,他不仅勾勒出了未来研究的宏伟蓝图,更为学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启发。段大跃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之表型组学的释义,从前沿技术理论到应用实践,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医学前沿领域的大门。吕志刚副院长围绕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为学员们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构建起扎实的研究框架。陶伟伟副院长以实战为导向,讲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撰写与实施策略,为同学们解答了在进行大创项目时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他们的科研实践之路扫清障碍。

张峰教授以“科研课题顶层设计助力高水平论文发表”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传授了科研课题规划与成果转化的宝贵经验,为学员们指明了从课题设计到成果发表的清晰路径。赵杨教授则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 SCI 论文撰写范式与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同学们未来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提供了有力支持。纪建建教授分享了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应用潜力,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开拓了学员们的研究思路。韩欣教授带来了交叉前沿技术驱动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恶性肿瘤策略研究的讲解,启发学生对复杂疾病的创新研究思路,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科研创新在攻克医学难题中的重要作用。

孙洋教授深入探讨了药物代谢与靶标发现领域的基础与前沿,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单细胞多组学的意义和目的,为学员们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胡玥副教授则以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题,为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科研学习筑牢根基。本日培训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吉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顾问郭若晖、学术经理陈毅星博士以及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冉锐,他们分别从病毒感染到蛋白分析、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让学员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了先进的科研技术,为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杭州联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顾问何高阳介绍了蛋白甲基化及其研究策略,为学员们揭示了蛋白质修饰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章轶立副教授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临床研究方法与创新思路,让学员们对临床科研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赵敏副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医学文献检索与阅读技巧,提升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小兰副教授阐述了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策略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方向。薛梅副教授进行了实验室规则与安全培训,确保学生在科研操作中遵循规范,为实验室实训环节筑牢安全防线。

实验室实训:夯实科研基础

在实训环节,由成小兰、程楠、李伟、韩紫阳四位老师带教完成,同学们系统地学习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详细介绍及其操作方法,掌握了显微形态实验的基本技能,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和水平。

同学们通过本次云翔书院“科研训练营”的集训,打开探索科学研究的大门,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也引导同学们如何创新思考以及面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科研训练营不仅是一次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创新思维的激发。学院将通过云翔书院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训,引领学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懈追求,助力人才培养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写:包媛竹 季倩莹 赵敏

审核:贾立军 蒋燕 吕志刚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