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学院举办2024年云翔书院导师聘任暨本科生导师制拜师大会于2024年12月17日在“远志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学院院长贾立军、党总支书记蒋燕、副院长吕志刚和副院长陶伟伟出席,本导导师和本导培养对象参加拜师大会,本次会议由分团委书记、学工办副主任徐梓凌主持。


会议开始,蒋燕书记致辞,深入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该制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学术指导,还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蒋书记勉励师生协力创新,积极投身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研究,为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鼓励师生踊跃参与科研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

紧接着由陶伟伟副院长宣读《关于我院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结对名单公布的通知》,自本导培养工作公布施行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通过学院遴选和师生互选机制,42名院内外导师和82名学生加入本次导师制培养计划。

随后,蒋燕书记向贾立军院长、吕志刚副院长和陶伟伟副院长颁发了本科生导师聘书,向院领导在导师制培养工作中的积极参与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接着由贾院长、吕院长和陶院长分别为本届导师颁发聘书,正式确认导师们的职责与使命。最后,贾院长向本导培养对象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勉励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进步。





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专业的本导代表韩暄副教授回顾了自己本科时期在导师指导下的成长经历。从基础诊疗知识到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她深刻体会到师承在医学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她表示,作为本导导师,深感责任重大,将持续关注最新科研进展,与学生在教学与研究中共同成长。韩教授寄语学生,希望他们不断激发内驱力,志存高远,通过不懈学习与实践,成长为具有扎实医学基础与创新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202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导代表赵敏副教授回顾了带领本科生团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荣获国赛特等奖的难忘经历。她详细分享了团队在项目研发中克服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以及最终斩获殊荣时的激动与喜悦。赵教授勉励学生们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与支持,勇于参与科研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强调,学术成长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既要夯实基础,又要追求创新与卓越,以实现人生价值。

唐小骞同学作为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专业本导培养对象代表发言,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西医结合学子,肩负着传承中医药与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将秉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培养跨学科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学以致用。

纪芝萍同学作为202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导培养对象代表,表示将在导师指导下深入科研,探索中西医结合领域,努力成为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她承诺珍惜导师制机会,以勤奋与行动诠释对医学的热爱,成长为有理想、有责任的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

会议最后,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项目主要团队成员岳启予同学进行项目展示,《基于苦味信号挖掘中药“苦能燥湿”药性理论内涵——以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例》该项目通过结合中医“苦能燥湿”理论与现代生物学“苦味信号”概念,揭示了苦味药发挥燥湿作用的关键机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味-效-理”融合互证模式,为中医性味理论的现代科学解释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该项目展示,鼓励同学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云翔书院作为中西医结合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承“传承与创新、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扎实基础的医学人才。书院不仅是学术学习的殿堂,更是全面素质培养的沃土。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汲取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通过参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锤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日后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深耕与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学院深信,通过云翔书院的培养,未来将有更多学员在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与临床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术引导和科研支持。“承岐黄薪火,启学术新程”,这既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崇高敬意,也是开拓创新、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期待导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纽带,携手前行,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