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远志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润心讲坛:关工委特邀导师钱士明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 2024-09-14 浏览次数: 10

97日上午,中西医结合学院分团委学生代表前往国医堂采访学院关工委特邀导师钱士明教授,为钱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祝福,聆听钱老师从医从教的经验、教诲,进一步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

钱士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审题专家;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药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名药名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心律失常研究会委员;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南京自然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选择了中医,并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自己身为中医人的初心

我是59届的学生,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中医学概论》,是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包括中基、方剂、药剂、还有针灸。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我所有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都和这本书分不开,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这本书是最好的。它出版了二十年,以后便由其他院校再版。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回去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在网上查阅一下。《中医学概论》非常好,这本书对我帮助是一辈子的,直至今天。

2.您在心脑血管病防治方面颇有造诣,请问您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化中选定心脑血管疾病这一研究方向的呢?

我从事临床工作已经是62年了,最早的时候接触的是传染病,因为那个时候痢疾、伤寒这些传染病很常见。后来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卫生条件有了改善,这些疾病的发病情况就有所缓解。

再后来,我也没有想到我会选择心脑血管领域,当时我好像是唯一一个带心脑血管研究生的导师。当时所带的研究生,他们的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在西医和中医领域都做了巨大的贡献,我非常佩服。关于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病方面的使用,我们要非常重视。我上课会经常问我们的学生,如果病人是冠心病,你首先选西药;如果是高血压,你首先选西药;如果糖尿病呢,也是西药吗。我说不对,我们应该尽可能用非药物治疗和中医中药,而在临床上确实显示中药对于心脑血管早期病变的治疗很有效。但是当后期病人出现并发症,我们就要考虑用西药控制病情,当疾病发生到危重阶段的时候,就必须用西医的手段来解决,但是即使用西医手段解决之后,也必须让病人在术后到我们中医门诊来就诊。因为放支架的时候,他可能仅仅治疗一根血管,但其他血管也需要防治。

3.您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60多年了,有没有让您至今仍旧印象深刻的病例呢?

印象深刻的很多,我最早工作就是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时候,这段历史你们可能不知道:1969626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六二九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到农村去的,和农民接触,遇到的病就不是课本上都有的了,所以要动脑筋想。

我记得有一次,在淮安农村,有一个病人,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中午十二点,躺在床上被抬过来,已经昏迷了,家属正哭哭啼啼。昏迷以后我就进行检查,检查以后呢,脉搏血压都正常,神经体征完全正常,没有一点病症发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怎么办,这个时候肯定比较紧张了。后来我用了很简单的办法,因为当时那是69年,我就用了一个暗示疗法。我说你眼睛可以睁的,这个病人眼睛就睁开了,睁开了就从床上跳下来,从那天开始,我就成了当地的神仙。这是在很偏远的农村,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

在面临很多功能性的疾病的时候,中医中药的效果都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诊断准确。就像这个病人,我为什么讲她不是昏迷,上眼皮一翻,她的眼球还在运动,就证明她不是昏迷,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大胆地给她治了。

另外就是心脑血管病例有印象的比较多,有一个患者应该是85岁,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而且是二次进朝。他来的时候是儿子推着轮椅来的,我第一句话就说你是我们的英雄,抗美援朝那个时候我们上小学六年级,都要写一封信叫亲爱的志愿军叔叔,都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之后了解到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帕金森,糖尿病,卧床不起三年。接下来就开始治疗,就吃中药,吃了一个月以后,他就可以自己走三百米,然后就慢慢恢复,而且智商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所以中医中药对很多疑难杂症都有很好的疗效,我们不怕挑战,要努力地去为病人着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4.您作为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家,对中西医结合领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对我们这些刚刚接触中西医结合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对这个问题,我希望中医和西医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结合这两个字不太合适,因为中医和西医的体系并不太好结合,未来的形态应该是中西联合,共同形成我们国家的中国医学。在任何急性病的治疗中,中药和西药并用;慢性病中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这样的联合非常好,同时也需要一个黄金分割线,急性病偏向西药,慢性病偏向中药。

你们的压力其实很大,身上的担子很重。六十多年来,世界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中医发展并不快,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影像学、超声学等领域的发展很快,所以你们西医的学习也不能放松,要能给病人准确的诊断。第二,中医的继承和发扬也必须做好,这同样非常困难,我们就是国宝的传承人。以前的农村缺医少药,现在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身为中西医结合的人才,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您认为相比起传统的课堂学习,我们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在跟师学习的时候应该侧重于学什么、怎么学呢?

你们的专业相比中医学、临床医学更难学,在课堂一定要保持好好学习。有精力也要上临床多看、多学,医生的职业也非常靠经验的积累,到我这个年纪也是在一直学习,也经常翻书、看文献,学习新的知识。要认真、努力、刻苦,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来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大家以后在临床工作的时候,也要积极向上级医生请教问题;要共情病人的痛苦,把病人当做亲人;当然,最重要的,还要保护好自己。

6.大四的学生已经走上临床进行见习学习,您对见习阶段的同学们有什么叮嘱吗?

见习的学习是很重要的。现在国家规定见习是不能够碰病人的,这个时候就要多看,多问诊病人,看病人的体征、症状、检查结果以及病情变化等。见习这半年的时间要辛苦一点,多在医院待,少在宿舍待,多看多问,嘴勤、手勤,多学一点东西。

我的老师鼓励我的就是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快乐就可以从中得到,看到病人情况转好自己也会很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你们的前途非常辉煌,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希望大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