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我院牵头承办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九届“健康中国、岐黄问道”生物医药基础与转化研究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 2024-11-07 浏览次数: 15

       金风飒飒,丹枫迎秋,112日,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联合承办的“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九届‘健康中国、岐黄问道’生物医药基础与转化研究前沿论坛”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丰盛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线下、线上同步进行,来自全国医药领域近2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行业领军专家作大会报告,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直播平台近万人听会交流。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曹鹏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副处长孟凡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教处处长石志宇、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等出席开幕式。

曹鹏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嘉宾表达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他表示中西医结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通过举办相关高水平层次学术交流,必将有力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高质量发展,促进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和转化应用,更好满足临床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程海波致辞

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副处长孟凡立在致辞中提出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方针,他肯定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希望学校能够继续秉承“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聚焦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加强中西医协同攻关和交叉创新的研究,深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孟凡立致辞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致辞。他表示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协的支撑单位,与科协双向、紧密协作,共同助力江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研发。冯主席希望学校和学科建设要聚焦四个面向,打出中西医结合协同攻关的组合拳,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原始创新取得新突破,勇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造就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冯少东致辞

 上午的大会学术论坛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麻彤辉教授、沈旭教授、黄熙教授、杨烨教授担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季勇教授作题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靶标发现》的报告;国家杰青、浙江大学王福俤教授作题为《铁科学的创新之路》的报告;国家杰青、中山大学潘景轩教授作题为《肿瘤干细胞的调控及其药物靶向消除—兼谈肿瘤药物靶点发现》的报告;国家杰青、山东大学高成江教授作题为《固有免疫活化调控》的报告;国家杰青、昆明医科大学陈策实研究员作题为《靶向KLF5蛋白翻译后修饰治疗乳腺癌》的报告;国家杰青、上海交通大学王慧教授作题为《数字化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与精准营养》的报告;国家杰青、清华大学饶燏教授作题为《PROTAC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及应用》的报告;“973”首席科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作题为《中医药若干问题的创新实践》的报告;国家杰青、南京中医药大学贾立军教授作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新思路探索—基于“少阳厥阴”理论靶向衰老细胞》的报告。

专家学者作报告

 下午的大会学术论坛上,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吕志刚教授、李念光教授、陶伟伟教授、毕蕾教授担任主持工作。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克教授作题为《激酶药物化学研究》的报告;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研究员作题为《如何加速原创药物靶标发现和确证》的报告;国家杰青、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作题为《源于中药的创新药物发现策略与实践》的报告;国家杰青、海军军医大学盛春泉教授作题为《靶向蛋白降解的精准调控》的报告;国家杰青、南京大学华子春教授作题为《巨噬细胞介导的嵌套式多重肿瘤免疫治疗》的报告;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作题为《RNA聚合酶—细胞的“CPU”》的报告;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敏研究员作题为《靶向肿瘤代谢的新药研发与精准治疗》的报告;国家杰青、上海交通大学王宏林研究员作题为《皮肤免疫性疾病的创新靶点及转化应用》的报告;国家杰青、中国药科大学吴照球教授作题为《转录因子ZEB1翻译后修饰机制与靶向抑制剂先导物发现》的报告。


专家学者作报告

会议最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杨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叉融合,加速用现代科学手段“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学原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杨烨进行总结

本次论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中西医结合学院启动“三年百人”引智工程、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面向七秩新时代,中西医结合学院将在学校带领下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创新为魂,转化为纲”,开展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全体教职工将以“勇担使命,医济天下”的信念,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切实地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图文:黄雯洁,刘孟敏

审核:吕志刚,贾立军,蒋燕


Copyright © 202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